清晨和夜晚都请用力去生活 清晨和夜晚都请用力去生活 看着曾经流浪的、挣扎的、缺爱的、胆怯的、执拗的、迷惘的他们,成长为更好的六个人。 断断续续看完了老友记。虽然与起初开始追剧的初衷有些出入,但真的看完这部剧的时候,有了那种浓浓的不能割舍的感觉,也不能相信这个故事就真的这样终结了。 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这部剧真的如它之前的评价一般,是一部很棒,不可不看的肥皂剧。尽管全剧是基于喜剧色调,但有许多画面我却是噙着泪看完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十年的时间,用十季剧情很好的呈现了出来。最让我触动的,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十年的经历,把他们从第一季里几个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十季后很幸福很成功的六个人,真的让我对生活又产生了一丝希望。 由于看得断断续续,因此对主要人物的描述不能保证尽善尽美,但也是真的想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位朋友。首先需要说明一下,我由衷地深爱着这几位朋友,纵然 ta 们有着许多大家公认的毛病,但我依旧深爱 ta 们。 Phoebe Buffay,菲比·布菲 Phoebe,永远的神。 Phoebe在我心中是无所不能的神,纵然嬉皮,晃荡,弹琴,父母历史背景一团糟,童年悲惨,但是她似乎能讲流利的法语和简单的意大利语,能打架,能通灵,很街头,经历丰富得一言难尽。Phoebe对于这部剧而言起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作用,表面上,她负责怪咖街头风和一些不合时宜段子,但实际上,她乐天浪漫不问世事,她常说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她也常会答非所问却是六人中最客观最有理性的 ,她常常担任劝架的角色,在她眼中每个人都是好人,她对每个人都是无差别的爱。 但兴许是这无厘头的搞怪风格,让这部剧时不时地拉Phoebe出来撑一下场面,比如她可以凭空生Ross的气,气到一整集不理会;最后一句话“哦是做梦”,一集演完了。她做的很多奇怪的事情,放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被人冷眼相对,但因为她是Phoebe,所以一切都不足为奇。以至于后面即使为她弟弟代孕(PS:美国代孕不违法),大家也能接受。反正大家默认:“Phoebe就是这么怪咖,同时这么善良;因为年少时缺爱所以格外乐意帮衬亲人,也乐意抚养孩子。” 与其他主角相比,Phoebe的存在感其实略微有些不足。与其他几位主角很明显的成长线不同的是,Phoebe的故事线蛮不幸但又是饱含温柔的:失去了外婆,但找到了母亲,找到了父亲,找到了弟弟,孕育了三胞胎,找到了真爱并结婚。 起初,她似乎是游离于团体之外的——Rachel也不小心说漏嘴过,“你又不是亲戚朋友,又住得远……”,但后来,她也有去参与其中:Phoebe一度又住回来过,也跟Rachel当了好室友,能接受别人进入她的世界,也参与着朋友们的故事,并过着不那么街头的生活——所以后来巧遇那个以前一起打劫的哥们时,人都说她样子变了。 我真的很喜欢她,特立独行,爱朋友,很善良且豁达。她能够真正悦纳自己,不在乎世人的眼光。瑞秋说她跑步姿势奇怪,莫妮卡说她是怪人,她都坦然接受并表示so what?老娘就是这样的人啊。Joey说他有twins hands,其他人都觉得他有病,只有她支持他。纵然那悲惨的经历遭遇有绝对的理由允许她自暴自弃,但她都没有,反而她能够坦然的谈及过去,清澈得没有一点阴影,挣扎之后也能够接受遗弃自己的亲生父母,对于深爱的科学家男朋友要去明斯克,她也豁达放手。 这样一个长得漂亮、心地善良、古怪好玩、豁达洒脱的姑娘,我想不出理由不爱她。 菲比让我泪崩的一段话 Joey Tribbiani,乔伊·崔比安尼 Joey,帅得掉渣。 Joey的人设非常简单:帅、呆、吃、睡。与Phoebe相比,Joey略高一点:作为意大利后裔,家是皇后区,很多元的一个所在,但显然不是富贵之家。他来到纽约做演员,以及各色兼职(端咖啡、卖圣诞树、捐精、当广告模特、卖香水……)。在职业生涯中,Joey可谓是历经周折,纵然一度到了巅峰,都能搬出去租豪宅了。虽然没两天角色死掉,自己被裁,随后时常沉迷于回忆自己的高光时刻:德雷克·拉莫瑞医生。兴许正是如此,所以他很难发展正常的伴侣关系。好在,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让一直没有放弃的他,在后期甚至成了六人中最富的角色,写支票跟玩儿似的。 除了上述特点以外,Joey是真的很贴心。演戏赚钱了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给Chandler买礼物,虽然挑的金链子让Chandler难堪了一段时间;意大利大胃王,无肉不欢的Joey,为了让怀孕的Phoebe能安心吃肉补充营养,硬生生的忍了大几个月吃素,实在是惊艳到我了;女朋友不喜欢Monica,分分钟割袍断义分手。每次只要朋友们有需要,第一个站出来的肯定是Joey,有Joey在,就有肩膀可以靠的。为了帮Monica搞定物业,陪着胖大叔练舞。而且最怕Janice的Joey,为了不想让Chandler担心,专门体会了一天跟Janice的约会。厕所里发现了验孕棒,大家误以为菲比怀孕了,在逼问下菲比胡诌了一个男人的名字,是乔伊愤怒的冲出门去,要找那个不负责任的人渣算账,而乔伊回来之后,跟菲比求婚,愿意照顾菲比一生一世,因为单亲妈妈实在是太辛苦了;菲比姐姐厄休拉拍Porn,开始大家都以为是菲比,都想看,Rachel甚至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只有Joey在旁边阻止并捂眼睛不看…… 在感情上,纵然号称睡遍全纽约的女人的Joey,实则很少真正爱过人。还记得Joey爸爸出场那集,他爸问Joey,你爱过吗?Joey说不知道,也许吧。他爸点点头说,那就是没有。是的,Joey没有真正爱过。联系后来Joey终于爱上Rachel之后那份惊心动魄,回想此时,你才能理解Joey放弃了什么—— 他是为了友谊,放弃了自己真正的初恋。 “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的Joey,真的很有我喜欢的少年感,想到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永恒少年”原型,代表的是永远不会长大的少年。在积极的意义上,他们永远保有好奇心、成长潜力巨大、极具可塑性、向往未来、爱做梦;与之相对的,他们可能不负责任、难以克服苦难、幼稚淘气,以及最重要的,及其依赖母亲。有趣的是,Monica似乎就承担了这个母亲的功能:大门永远敞开,冰箱里永远有美味的食物。 最多只有高中学历的Joey,有着很多不理解的事情,有法律一般明确的是非观,虽然自己不是总能做到,永远准备好帮助别人。有时也稍微同情下自己,面对不会处理的问题也会躲避,可是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小如打一个电话,大如养一个孩子,他都毫不犹豫。 只有少年才会这样生活在世界上啊! …
在上海隔离已经一个多月了,吃喝算不上充足,但也不至于挨饿,吃不了太好,但也足够生活。隔离时间,虽然不能外出,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仍在继续前行,尽管大多都有些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整体上来说也算是安好。 工作上,由于程序猿工作的特性,因此在家依旧可以使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办公,所幸有台显示器,因此在工作时提供了不少的方便。居家办公没了旁人的打扰工作注意力也容易很多,但工作上同事沟通麻烦,且需要自己做饭,外加隔离期间琐事繁多,因此效率上整体而言还是下降不少。 生活中,少了外出,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便也少了不少。许久以来,甚至都有些担心会不会连说话都忘记了。总在房间内呆着,运动量也减少了很多,但好在有买些跳绳等健身用品。人际交往上,其实相差不大,原本保持联系的朋友,在此期间也零零散散会闲聊几句,换个层面而言,也多亏了他们,才让这平淡的隔离生活多了一些未知的趣味。 上海的确诊病例依旧保持在2万左右,原本对于五月还能出去转转的期待也逐渐释怀,相信这波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也打乱了我们许多原有的计划吧。在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的同时,也的确让许多人清醒了一番。朋友问我是否期盼着解封的日子,但我却已经很久没有去考虑这件事了。工作日的时候安心工作,休息日收拾房间和在飘窗上晒晒太阳看看书的日子也蛮平静而美好的。 上大学之后,在每年生日我都会给自己一句格言,也是期待自己在未来的时间里可以努力达到该目标。现在再回过头去看的时候,就也很容易看出被生活折磨了不少呢。 18年说的是“愿你生来笨拙,学不会伪装,只得爱憎分明,一生坦诚”。在后续时间里,也的确在努力做到这一点,非要用一个词去形容的话,那就是猖狂。把爱憎分明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喜欢的人,总会给予100%的爱意,对于不喜欢的人,连一字一句也不愿多交谈。十分笨拙,对于一些鄙夷的人情世故,也刻意当作不知道一般,不去担心后果,肆意以迟钝的状态去应对,也不再会去刻意伪装,有什么想法大多都会提出来。 19年说的是“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彼时多少有些莽撞执拗,说这话的时候,刚好经历着心理的一次巨大转变初期,对于当时选择的路也多少有些冲动,一心以为,无论有多么困难,自己都能承受得住。现在回头看,这条格言做得并非十分满意,纵然对于许多事情,已经做到了很好的约束自己,但当体验过未曾体验过的经历后,亦未能保持绝对的清醒,没有很好地克制自己。 20年说的是“承蒙时光不弃,此生尽兴,慎独克己,不动声色,赤诚善良”。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地爆发,随即也发生了许多让自己倍感震撼与无奈的事情,对于生活,已然没了起初的猖狂,因此希望在未来的时间,可以感激与珍惜身边的一切。在小心翼翼地同时,也熟知有生活中许多事情得做到不动声色才能完美应对。此外,不管遭遇到多么难以理解与忍受的事情,也仍旧希望自己可以保持一份赤诚之心,对身边的人保持善良。 21年是特殊的一年,从学生转向社会必然抱有许多幻想,因此仍旧对自己有些许期待“承蒙时光不弃,新的一岁,祝我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依旧是希望自己对生活抱有感激之情,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足,毕竟知足常乐,对于自己认准的事物,也要保持足够的坚定才行。一直觉得,成熟的最终归属应当是温柔,因此理所应当的希望自己可以温柔待人。而上进则是工作以后,必须长久坚守的特质。 这段时间与不同的朋友讨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大家似乎都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好。大家总能有得抱怨的,工作,家庭,学习,人际等等。 想到前段时间和一个国外友人在聊天时,对方谈论到一个观点,“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到这个残酷的世界就是很自私的行为,因此他们有义务去照顾培养孩子。孩子又未曾说过想要来到这个残酷的世界,是因为父母的自私,所以孩子不应该去照顾他们。”我从未听过这种观点,我也并没有去反驳。因为我不知道她在她们国家正在遭受着怎样的待遇,而且这个世界很残酷的确就是事实。但可以看出,她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已经非常深刻了。 几天前和朋友也聊到了相关话题,她不满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世界与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且告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的确很有道理,对我而言,我目前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从小就被各种人告知“考上大学就轻松啦”,结果上了大学后发现真相后的惊恐与慌乱是最为真实且刻骨铭心的。 对现阶段的我而言,这个世界的确很残酷,与我们从小学课本里学到的并不一样。但让我难受的,是课本里一些大家公认熟知,且知道会教给我们的“良好品质”,他们并不遵守。比如,大家都认为劳动最光荣,但是大人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整天劳动的人,我看到一个教授妈妈教育孩子,说她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只好扫大街。所以这些体力劳动者,每天劳动强度最大的人,其实是这个社会没人想成为的人,可是不是说好了,劳动最光荣吗?再比如诚信,从小就被教导不要撒谎,但长大后发现社会遍地是谎言。而最为讥讽的事情是,倘若我执意坚持这些“良好品质”时,还会被称之为虚伪,是那种世界观还没成型,只是单纯拿着条条框框去丈量世界的人的虚伪。 后来,我习惯性的不再去对事物固执地持有一个固定的观点,也会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一件事情,这样的话,即使表面看似很冲突矛盾的观点,实则也是可以共存的。而对于许多事物,我深知以我现在的视角并非看到的就是全貌:小时候,爸爸妈妈都教我大象是个四条腿一个长鼻子的巨型动物。长大后,我亲手摸到大象的时候,发现它就是个柱子。在狭隘的视野下观察世界,并且把它认定为世界的真实的样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在犯这个错,一方面说是理智,在另一方面也可归属于自欺欺人的行列了,对于我而言,也许得等到我走过半生,可以一只脚从容不迫的迈入棺材的时候,才可以说“啊,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 前几天跟朋友说了我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大家大多对生活都不太满意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与Ta期盼的有些不一样,在某些方面,Ta是少数群体,而Ta却在许多时候却不得不去为了顺应多数群体而做出妥协。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对大家的行为就能理解很多了,对大家在各自领地中做出的抗争也会表示钦佩。 之前的我,也算是一个年少轻狂的莽撞少年了。QQ的昵称一直都是“余生少年”,我眼中的少年啊,是青涩稚气却懂得光芒内敛,经历苦楚却是只字不提,谈笑之间皆不忘初心,一辈子都学不会的圆滑世故,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礼貌风度的少年。而从之前几人的家,到越来越大的城市,也慢慢认知到有许多事情并非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纵然再幻想自己不愿平凡,但不可否认自己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因为没见过高山,所以不知天高海阔,也没见过深渊,不知道黑暗恐惧。有朝一日奋力上进到接触不同阶层的人,才猛然发现,因为生活的简单,见识比谁都少。也不是没有勾心斗角,也不是没有算计攀比,但都过得中不溜儿,所以连心眼都没发育太大。 兴许是如此,我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越来越擅长但又很烦闷了。擅长的是,由于接触到不同的人,我对于大家默认的一些“社交潜规则”逐渐熟知,对大部分人用学到的知识就足以应对。而烦闷的则是,我并不喜欢一些“潜规则”,却不得不去遵守。 比如现在的我再也不敢把一个人放在生命里了,因为真的无法预期这个很在意的人什么时候会先离开。在以往的人际交往中,我发觉失去联系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你还在这边计划你们的美好未来,其实他已经在那头收拾准备离开。在他转身告别的时候,你甚至来不及问究竟是为什么,或者在那种特定的场景下,你虽然真的很想知道,但是你却问不出口。那个时候连挽留都显得苍白唐突,就像是小孩子问你为什么不理我了,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而成年人都是默契地互相疏远,心照不宣地不再联络,纵然可能只是因为一个误会。 之前我还坚信:我肯定可以找到一个跟我一样什么都能直接说出来的人的,即使是决定要离开也会是很郑重地告知对方‘我要离开了’。就如同派大星一般,对海绵宝宝严肃地说出那句‘我们应该分道扬镳了’。嗯,其实我知道很孩子气,但我只是希望任何一段感情都可以有仪式感的开始与结束。但我现在不会抱期待了。 对现在的我而言,不好争斗的我处理事情往往会很简单粗暴。遇到自己与大环境冲突时,会去尝试调整大环境,但当认知到是一己之力亦或是是远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的时候,便会选择改变自己来适应大环境了。 我其实很讨厌别人说“时间会抚平一切的”。 老实说,我并不是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之间的事情。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而对方的一些言行对当时的我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后来,我发现大家似乎都会在这方面遇到自己的问题,对方刻意或者无意的冷暴力,或是忽视都给身边人留下了极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每到这时候,总有人说“时间会抚平一切的”,亦或是“你怎么这么脆弱”,我就会想冲上去骂他一顿。 是的,诸多伤害,很多年过去后,再回头看,自然会觉得不算什么,但对于少年的我们来说,是不可承受的,所以当时间抹平伤疤后,仍会记得疼痛,久而久之,会慢慢积郁成内心深处的阴暗面,一触碰便会被仇恨所吞噬。这时,面对这种年少时的心理阴影,直面只会恶化,回避才是治愈。 我并非在宣扬所有的心理阴影都应当以回避的方式进行治愈,有些心理阴影是没办法彻底回避的。这时如果直面起来并没有那么痛苦的话,兴许直面才是最好的治愈方式。“高压之下才会有非凡的成效”,真的是对这种言论深恶痛绝啊。我是真的不喜欢那些未经他人事便随意评头论足的人,也会对一些固然用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去强迫对方的人表示愤慨,因为这种事应当是由当事人结合自身情况而自己决定的。 在应对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事情想不通,但我们要想得开,让该过去的过去,走错了方向,就停下来,掉头往回走,都是前进。
三维橱柜——厨房户型生成开发方案 三维橱柜——厨房户型生成开发方案 1.需求背景 需求:span>STORY #8470 厨房户型模型建立 设计稿:暂无 需求要点: 生成 初始户型预览图; 墙面后有按钮控制墙面是否 显示,有按钮控制是否 增加 新墙面,有按钮控制是否 删除 该墙面; 输入 墙面角度 和 墙面长度 后,预览页方可生成新墙面; 墙面数大于1时,最后一个墙面的终点与起始点之间会生成 自动闭合虚线; 墙面的角度和长度均合法时,有 墙面编号 一一对应; 墙面的角度合法,但长度为空时,显示按合法角度的闪烁的 引导箭头; 墙面角度或长度输入框获取焦点时,对应预览墙面变为 选中状态; 点击完成按钮后,最后的封闭线段由 虚线变为实线,表示该户型已经绘制完毕; 户型绘制完成后,生成三维墙面前,可重新点击墙面参数输入框直接 再次编辑; 户型绘制完成后,点击生成三维模型,可自动生成并显示 三维模型;…
Babylon_Rotate_Mesh 基于Babylon的三维模型旋转指南 前言 在做基于Babylon的三维橱柜项目时,需要用到旋转的功能,探究了一下,发现三维旋转有着多种方法,且多种方法有着自己的特性,因此在此记录一下。 正文 旋转理论 三维旋转常见的有三种表示方式:矩阵旋转,欧拉旋转与四元数。 矩阵旋转使用了一个4*4大小的矩阵来表示绕任意轴旋转的变换矩阵; 欧拉旋转则是按照一定的坐标轴顺序(例如先x、再y、最后z)、每个轴旋转一定角度来变换坐标或向量,它实际上是一系列坐标轴旋转的组合; 四元数则是使用四维的四元数就可以表示任意方向. 1.矩阵旋转 简单来说,一个点在二维或三维里旋转一定角度后新的坐标,是可以通过一个矩阵计算求解的,具体的证明过程可参见:旋转矩阵(Rotation Matrix)的推导及其应用 优缺点 优点: 旋转轴可以是任意向量. 缺点: 旋转其实只需要知道一个向量 + 一个角度,一共4个值的信息,但矩阵法却使用了16个元素; 而且在做乘法操作时也会增加计算量,造成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一些浪费. 2.欧拉旋转 欧拉角是用来确定定点转动刚体位置的3个一组独立角参量,由章动角θ(or β ) 、旋进角(即进动角)ψ(or γ )和自转角φ(or α )组成。任何一个旋转可以表示为依次绕着三个旋转轴旋三个角度的组合。这三个角度称为欧拉角。 三个轴可以指固定的世界坐标系轴,也可以指被旋转的物体坐标系的轴。三个旋转轴次序不同,会导致结果不同。 用一句话说,欧拉角就是物体绕坐标系三个坐标轴(x,y,z轴)的旋转角度。 由于欧拉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就会导致不同人描述欧拉角的旋转轴和旋转的顺序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使用其他人的欧拉角时,应当搞清楚对方的约定。具体的欧拉角还挺复杂的,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见:欧拉角 由于Babylon最常用的方法(Rotation)是基于欧拉角来决定模型的旋转的,因此简单介绍一下欧拉角。 文档:Mesh…
说来有些恍惚,今年的年终终结居然是被人催着写的。2020年因为发生挺多事情的,思前想后,当时觉得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2020年就没有进行总结。2021年元旦,和几个朋友先后道了新年快乐后本准备早早睡觉,就被不少人问到”你的年终总结呢?“由于今年并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事情发生,因此本也打算就此了过。但也被人催了几次,所以干脆还是在这元旦假期最后写一份吧。 还记得2021年1月1日是在武汉的一家酒店醒来的,由于学校放假,到武汉的飞机挺晚的,就没有再折腾,找了酒店睡了一晚。嗯,那是第一次在外面度过元旦。 纵然是放寒假,还没到家就已经开始忙碌了没有做完的大创论文。指导老师也不辞辛苦地时刻惦记着我们的进度。 遇到了第一个中东的朋友,很难相信中东的伙伴,英语口语居然可以如此标准,实在是让我又惊又喜。纵然是有着近4小时的时差,对方也不在乎我蹩脚的英语,彼此依旧聊得不亦乐乎。 想了很久,决定还是坚守初心,拒了曼大的offer。 家人很忙,在家里备考英语的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了非常多的黑暗料理。 今年第一次回外婆家,很久没有回来了,依旧充满着许多回忆,见到了很久没见的家人以及长大后肯定会成为美人胚子的表妹。 “看透不美好却相信美好,见过不善良却依旧善良”,这句话只适合自勉。 发生了些事情,让我觉得:有些人真的不会因为年纪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就会变得成熟,该幼稚就是幼稚,该冲动还是冲动,该没有责任感依旧没有责任感。男人真的是从骨子里就是无药可救的东西。 月末与很多很久没见的高中同学一起吃了顿饭,回忆感十足,很难不感叹时间过得很快,但大家依旧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新年快乐。这应该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最没有年味的一个春节了。嗯,家里甚至都没有贴春联。 去姑姑家拜年了,多呆了几天。相比较于其余地方,还是更喜欢呆在这里的安定感。 在家复习得并不好,考试就以后再说吧。 随便找了个实习,周四下午提醒远在湖北的我,周一去实习。罢了,简单收拾了一下,出发!女神,我来了! 第一次一个人来上海,上海租房价格有点离谱,不找租房了,反正就俩月,住俩月宾馆算了。 实习的老板一看就很不错,同事们也都挺友好的,只是地方有点小,人也有点少的样子,但好在附近的环境我很喜欢。 入职第一天,什么?要求4月15日之前提交成绩?否则将被取消offer?离了大谱! 这段时间可能是我最爱学习的时间了,白天工作,晚上学到2点。旁边总会遇到不同的人:小姐姐在很认真地画画,小哥哥在听着歌剧,好看的非洲友人在用着他们的语言打着电话,中文说得非常好的俄罗斯姐姐在和同学讨论着小组作业如何完成…… 沉迷加班的同期入职的同事居然让已经回家但家离公司很近的我帮她去公司开公司电脑。 去了好多次交大医学院,没有校园卡进不去,只能和傻子一样在外面闲逛。看到旁边有个艺术展,似乎是只有特约嘉宾才可以进去,但我却傻傻地混进去了。工作人员说:“哇,您好年轻,这么年轻就取得了那么厉害的成就。您要咖啡还是香槟呢?”。 我终究在和中东小姐姐练口语时,从还年轻青涩的小伙子变成了莫得感情即使说错单词也不会脸红的糙男人了。 虽然已经知道结果,但依旧还是去考试了,第一次来东华大学,嗯,比我学校大多了。 虽然住的地方没有厨房,但有微波炉,靠着微波炉发掘的超多美食,一个人的时候早餐也应该具有仪式感。 找到漏洞。交大医学院的门卫,只是看一下校园卡,然后就放行了。嗯,我之前可是干设计的!成功混进校园!可是这个校区,咋看着还不如我们校区。 哭,依旧进不去交大图书馆,图书馆需要刷卡。 和我同期进来的实习生离职了,终究还是承受不住了。 这次居然做了个卖相还可以的微波炉黑暗料理: 我的天,上海的生煎包子也太好吃了吧!定个小目标,以后一定要生煎包自由! 没有什么比睡觉打呼噜的人更可怕了。第一次被吵到整晚没睡觉。 又一个同事离职了,离别可真是一件难过的事情。 很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在操场上做作业,是因为图书馆没位置吗?还是就喜欢操场上的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把校园卡借我去图书馆吧。 啊嘞嘞,又一个同事离职了。我现在是不是就是“副董事长”了。 实习结束,我也走了。老板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呐,学到了一些困扰了自己很久的事情。 我进去图书馆了!!!图书馆门禁给暂时关掉了,不用刷卡就可以进了!嗯,这才叫图书馆嘛,我们学校那是什么玩意。嗯,一想到女神以后都能在这个地方学习就还是蛮开心的。还有插座可以充电! 原来上海的风也可以和东北一样,把那么重的我刮起来。差点要起飞那一刻,几乎就感觉到我瘦了许多,可真是让人欣慰。 友情提示:千万不要在节假日来上海外滩。(估计也没有傻子和我一样专门在这个时候去)…
Flask项目Celery集成指南 Flask项目集成Celery 1. 前言 之前在做公司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将前端数据提交到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返回给前端。由于存在部分任务计算时间过长,因此会导致前端在发送计算请求后,在请求的限制时间内并不能得到计算的结果。此时,要想实现快速响应客户端的需求,就需要考虑使用任务队列了。 任务队列是一个单独的程序,与网站没关系。只是任务队列提供了接口,在网站中通过代码操作任务队列,比如:添加任务,查看任务结果等。 2. Celery介绍 Celery 是一个简单、灵活、可靠的分布式系统,用于处理大量消息,同时提供维护此类系统所需的工具。它是一个专注于实时处理的任务队列,同时也支持任务调度。 官方文档:Introduction 因为是使用python项目开发,所以安装Celery的命令如下: xxxxxxxxxx 1 1 pip install celery 3. Celery工作原理 3.1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在介绍Celery工作原理之前,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下场景: 某个模块负责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另一个模块来负责处理(此处的模块是广义的,可以是类、函数、线程、进程等)。 产生数据的模块,就形象地称为生产者(Producer);而处理数据的模块,就称为消费者(Consumer)。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通过一个容器来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强耦合问题。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彼此之间不直接通讯,而通过消息队列(缓冲区Buffer)来进行通讯。 简单来说:生产者(Producer)生产完数据之后不用等待消费者(Consumer)处理,直接扔给消息队列,消费者(Consumer)不找生产者(Producer)要数据,而是直接从消息队列里取,消息队列就相当于一个缓冲区(Buffer),平衡了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的处理能力。 举个通俗的例子: 假如你非常喜欢吃包子(吃起来根本停不下来),今天,你妈妈(生产者)在蒸包子,厨房有张桌子(缓冲区),你妈妈将蒸熟的包子盛在盘子里,然后放到桌子上,你在看电视,看到桌子上有包子,你就会拿走。 此时,你和你妈妈使用了同一个桌子,这个桌子就是共享对象。生产者用于添加包子,消费者用于取走包子。好处是,你妈妈(生产者)不用直接把包子给你,只需要把包子放在桌子上,如果桌子满了,就不再放了,等待。即使有多个消费者也无所谓。 这样的好处是:生产者不用关注哪个消费者拿了包子,而消费者只需要关注桌子上是否有包子,没有的话就等待。 3.2 Celery原理 理解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之后,介绍celery的原理。…
前端Cross-env的应用 前端Cross-env的应用 前言 在实际开发项目的时候,通常会遇到需要区分 开发环境、生产环境、测试环境,且不同的环境请求不同的接口API。切换到不同环境的时候需要改代码,有时忘记的话, 往往就会导致对应的环境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在项目中配置 环境变量 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Cross-env 它是运行跨平台设置和使用环境变量(Node中的环境变量)的脚本。 Github:官网 安装 xxxxxxxxxx 1 1 npm install --save-dev cross-env 使用 设置一个环境变量 xxxxxxxxxx 5 1 { 2 "scripts": { 3 "build": "cross-env NODE_ENV=production webpack --config…
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随便写点。 上周日,海贼王动画到了1000集。动画组很贴心的将当初第一集的经典片头曲《We are》当成了第1000集的片头曲。有趣的是,第1000集片头曲伴随的内容,与第一集完全重叠,但所有的人物都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无一不在致敬过往。 海贼王,早已记不清是何时开始看的,只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吃饭时,总爱端着饭看着星空卫视的海贼王,还经常会被家里人训斥。当初的我肯定没有想到,不经意间看的一部动画片,居然让我追了十几年吧。作为一部热血动漫,它也的确给足了热血。很庆幸的是,它的三观足够正,以至于长久以来,让我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到。 从小会很喜欢山治的骑士道精神:男人不可以打女人,这可是在恐龙时代就定下来的规则。 后来发现索隆真的如他所说,再也没有输过,就有把他的精神用在鼓励自己上: 在后来遇到困难时,也会时常被里面的话激励到: 我如果这样就死了,就说明我只是这样程度的人而已! 听着,路飞,胜利和败北都要品尝,经历了四处逃窜的辛酸,痛苦伤心的回忆,男人才能真正独当一面,就算痛哭流涕也没关系,一定要闯过这一关! 很难不去肯定这部动漫带给我的影响,所幸,目前看来,是正面且积极的影响。 生活葬了童真,物欲脏了灵魂。 记得中学时代的我,向来充满着“少年气息”,只是彼时的少年,更像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的执拗与莽撞,对人对事向来只追求自己开心即可,并且还理直气壮地说道“懂我的人,不用解释,不懂的人,何必解释”。而且对“喜欢我的人总会留下来”这种观点深信不疑,因此对身边的人十分放肆。也正因如此,在这趟前行的列车上,有人提前下车了,我也毫不稀罕。上了大学,如果脱缰的野马,更加肆无忌惮。愤世嫉俗的心理,对各种不平之事向来都是无所畏惧。学长学姐,导师导员,无一不被自己怼过。当然,也都是有正当缘由的,毕竟自己也并非是那不讲理之人。只是更像是抓住把柄便丝毫不留情面一般,让人虽然知错,但也心生不满。 好在,当时的自己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别人因为繁重的课程而抱怨连天之时,自己还能学习各种不搭边的技能。也正是因为这些技能,导致身边的人对我是又爱又恨。当时的自己虽然认识到自身欠缺的地方有很多,但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技能,因此学习了象棋,写作,设计,剪辑,新媒体,前端等各项技能。那时的我,真可谓是不识天高地厚,放眼处皆自负才高八斗。后来遇到了一个人,在日常交流中发现总会存在“词不达意”的情况,便有逐渐怀疑自己的表达能力,随后便发现自己的为人处事方面的社交能力简直是一塌糊涂。这时再回头看,发现之前即使被我“百般虐待”却能留在我身边的人,是那么的美好。从我之前写的大学生活一文中也能看出,在大三之后,和大一大二那般的成就便少了许多,只因在反思自己,更多的是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兴许是当时遇到的人不对,让那时的我倍感困扰,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是错的。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也毫无起色,真的有够怀疑人生的。而那时,也正好遭遇了一些很难不让人被感受到伤害的事情。众多亲人朋友的离去,让自己愈发不知所措,对身边人也从毫不在乎变成了倍感珍惜,毕竟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是永别。现在看来,也许是从那之后,开始养成了小心翼翼的习惯。对人对事不再张扬跋扈,反而事事替对方考虑,生怕因为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困扰,对自己的要求也格外苛刻起来。纵然后来意识到有些过度,也尝试着调整。但也只能做到对于一般人的离去不在于,而对于真的想要留在自己生命里的人,就会表现出格外激烈的情感,以至于让对方喘不过气。当察觉到不对的情绪,又会表现出小心翼翼的状态。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都将卑微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些天网易云音乐有个“好友眼中的你”的小游戏,分享到朋友圈,最后发现有非常多的人投了“有点东西”,“大佬”,“少年感”,“可依赖”,“温柔”等选项。这才清醒过来,现在的我,真的还能被称之为少年吗?之前总想着,在我没有牵挂的时候,我必定是最具有“少年感”的时刻,此时的我,无所畏惧,不畏强权,愤世嫉俗,遇到不平等的事情也能坦然直言不讳,正因为无所顾虑,所以才敢足够放肆。而现在的我,似乎早已习惯于小心翼翼的与人相处,深怕因为自己某一时刻的言行不当,给他人带来困扰,从而远离自己。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是少与人打交道罢了。稍有不慎,与人深处下来,便开始患得患失,这种感觉,实属让我厌倦,但又无可奈何。 没人规定一朵花一定要开成玫瑰。 来这世界已然近200000小时,却也不曾谈过恋爱。以至于当别人问起女友在哪,自己却回答并没有女友时,总让人心生困惑。若自己强调是从未谈过恋爱,则无一不让他人震惊。说来很离谱,自幼就有着谈恋爱是会伤害到她人感情的观点。只应不想伤害她人,因此也一直没谈过恋爱。虽然中途也有无数人劝阻过,“现在只是谈个恋爱而已,又不是结婚,没必要那么正经”,“校园时候的恋爱是最为轻松的,不存在其它众多阻挠,不谈一场会后悔的”,“并非谈恋爱就会伤害到对方”等等观点也听过无数个版本,只是并未让自己有丝毫的动摇。兴许是知道自己远没有照顾一个人的能力,又不喜欢拿未知的未来去给别人做保障,因此也就很自觉地孑然一身。 后续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要说没有动过这种想法,也是假话,但也终究是被自己的“理智”战胜。其实,与其说是被理智战胜,倒不如说是被迫放下。原因很简单,让自己敢触犯旨意的人,或多或少都被自己糟糕得一塌糊涂的为人处事能力而消耗得一干二净。 其实更让人难过的原因是自己并没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优点。用朋友的一句话说,给人的感觉更适合朋友。这一点其实也深以为然,因此当半路杀出程咬金时,自知自己水平有限,压根无法与他人争夺之时,往往只会自己一人悲痛不已。生来平平淡淡,没有显赫世家,没有倾城面貌。向来惊艳不了青春,斑驳不了岁月。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努力上进,以此弥补平淡出生,期盼后期能绚烂绽放。每当谈到美好的事物,虽然也曾妄想拥有,但骨子里的自卑总是让人难过。虽然有人说“没人规定一朵花一定要开成玫瑰”,可是即使是小王子,也是被最漂亮的玫瑰吸引的。再普通的小花,也曾妄想过要去吸引小王子,尽管最后只能埋怨自己无法开成玫瑰。 因此,在学生时代,也会有些人让那时的自己怦然心动,但只是固执的执念与对自己的不自信,也就只能笑笑自己。 我向来抓不住世间美好,也只能装作万事顺遂的模样。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特别喜欢诸葛亮,料事如神。最喜欢的一段便是让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片段。当曹操落魄逃走后畅怀大笑,诸葛亮往往都能将曹操的各个选择摸得一清二楚。那时会感叹:“这是得有多么厉害,才可以准确的预测到曹操的每一个选择啊。还是说诸葛亮早就对每种情况都做了事前的推测,这样当事情发生之时,再去应对就不会手忙脚乱。”比起神话诸葛亮的三国演义,更愿意相信是后者。也兴许是过于喜欢,所以才从那之后也开始锻炼自己去推测事情的发展方向。也正因如此,才开始喜欢下象棋,预测对手下一步的走法,然后根据该走法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 说来嘲讽的是,生活中的事情,当自己费尽心思想要去预判的时候,事情最后的走向往往与自己最初的期许截然不同。以至于高中在重要的考试时,都会特意去期盼和自己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事情。哪有像我一样的神经病希望自己考试考差的。后来很少会去对事情进行推测了,因为知道不管如何准备,事情总会往自己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真的会有很深的挫败感。 这也就是自己很少能把“惊喜”准备得很成功地原因之一吧。辛辛苦苦给人准备地惊喜,总能出乎意料地变成“惊吓”。好在自己有着很强的自我安慰能力,总能安慰自己,“都那么多年过来了, 也不差这一次”,“要是真的能按照我想的方向去发展才是真的有鬼了”。 想要的东西总得不到,真的会不再想要了的。而我深知自己迫切想要的东西总是不会得到的,因此就不会有什么东西是迫切想要得到的。即使真的有,理智也会劝阻自己,“别这么想,别这么想,想了就不会成功了”。我向来抓不住世间美好,也只能装作万事顺遂的模样。 卑从骨中生,万般不由人。 之前总想让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但同时也深知一个道理:无论如何和他人保持距离,总有人让你乖乖交心与伤心。因此即使有在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但也总有一些人给我上了一课。 大学里很喜欢的一个朋友,从认识开始就极具频繁地聊天,也是真的很喜欢和对方一起玩,足够有趣,也可以感知对方对我也足够热情,那段时间总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自己除了上课,睡觉的时间以外都在和她聊天,心想她也应该是如此的情况。结果当后来她告诉我她刚有了男朋友的时候,真的是心如死灰。那段时间的自己,无时不刻不在自我怀疑“我原来如此差劲,和她玩到如此程度,都不足以让对方喜欢。更离谱的是,即使已经这样了,居然还能有人‘乘虚而入’。”自我怀疑加上生无可恋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也没有再找她聊过,用她的话“知道我有男朋友之后就消失了”。在这里,我学到了“原来两个人玩得足够好也是不足以让对方喜欢自己的”。 后来由于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和一个朋友走得很近,几乎是天天在一起呆着,像我这种长久以来一直一个人生活的人,突然有了一个人的陪伴,加上也是真的感觉到被狠狠地挂念到,就很难不被感动到。虽然之前总惹对方生气,但从某一时刻之后,便开始攒足了温柔,那段时间也真的是“乐不思蜀”。兴许是过于猛烈地感情让对方喘不过气,抑或是别的原因,但总之,对方累了。原本就十分敏感的自己,很容易就感觉到态度的细微变化,于是开始自我怀疑是否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想尽办法去改,外加上强大到离谱的自我安慰能力,总以为改改就能回到之前的时光。结果等到对方说出“挺后悔之前认识你的”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有些事情不是改变就可以回到过去的。有些人就像手掌的沙子,抓得越紧只会流失得越快。在这里,我学到了“原来真的会存在你以为你们的关系非常好,但其实在对方的心里,这段感情早已稀碎这种情况的”。 恍惚了大半年,还沉浸在之前的悲伤中,遇到了和上一个朋友在某些方面极其相似的一个人,相似的程度让我心有余悸。但既然能在这里写下来,说明依旧还是没挺住,纵然害怕会发生之前同样的遭遇,但当对方有情况时,还是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虽然内心是无比的害怕,毕竟之前的伤还没痊愈。但好在,认识即将三个月,发现有许多地方和之前的朋友不一样。与之前的在乎相比,现在的她能给予更多的在乎。有着非常多的小细节在显然的提醒我,对方是在乎我的,而且正在给予我其余人没有的对待。很幸运的是,不仅如此,她也在帮助我克服之前残留的各种“副作用”,时常让我有种“我何德何能”的感觉。也是因为她,让我对之前许多偏执和执拗的观点动摇起来。目前这段感情还在继续,因此并不能过早的下定结论。但目前为止,也的确是让我学到“原来会存在‘喜欢是不够的,得心动才行’的感情”。 毫无逻辑的胡说八道一大堆,也算是让最近浮躁的内心可以稍微安定一段时间了。好梦。
JS仿Excel数字转英文字母 JS仿Excel数字转英文字母 前言 开发的时候遇到一个需求,其中需要使用js模拟Excel,将数字转换成Excel一样的英文字母。本质上其实就是进制转换,10进制转换成26进制。即: 1 => A 26 => Z 27 => AA 703 => AAA 正文 数字转英文字母 1) 转换结果的最后一位可以根据数字对26的求余计算得到,即: 27 对 26 求余,余数为1,转换为英文字母为A。 27 % 26 = 1 … 1 => A 703 对 26求余,余数为1,转换为英文字母为A。…
vue-cli3与svg Vue-cli3引入封装Svg图标 前言 在前端项目中使用图标,除了字体图标以外,最喜欢用的应该就是svg图标了,不仅放大不失真,而且可以和字体图标一样随意更改颜色。之前都是使用的vue-cli2项目引入svg图标,后来开始使用vue-cli3了,配置有些不同,但大体相似,在此做个记录,避免重复造轮子。 使用方法 安装插件 安装svg-sprite-loader xxxxxxxxxx 1 1 npm install svg-sprite-loader --save-dev 创建组件 在components文件夹下创建svgIcon文件夹,并在svgIcon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新的组件,名字为SvgIcon.vue,内容如下: xxxxxxxxxx 43 1 <template> 2 <svg :class="svgClass" aria-hidden="true"> 3 <use :xlink:href="iconName" /> 4 </svg> 5 </template> 6 7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