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适合开窗,还有春天所留的余浪
在上海隔离已经一个多月了,吃喝算不上充足,但也不至于挨饿,吃不了太好,但也足够生活。隔离时间,虽然不能外出,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仍在继续前行,尽管大多都有些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整体上来说也算是安好。
工作上,由于程序猿工作的特性,因此在家依旧可以使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办公,所幸有台显示器,因此在工作时提供了不少的方便。居家办公没了旁人的打扰工作注意力也容易很多,但工作上同事沟通麻烦,且需要自己做饭,外加隔离期间琐事繁多,因此效率上整体而言还是下降不少。
生活中,少了外出,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便也少了不少。许久以来,甚至都有些担心会不会连说话都忘记了。总在房间内呆着,运动量也减少了很多,但好在有买些跳绳等健身用品。人际交往上,其实相差不大,原本保持联系的朋友,在此期间也零零散散会闲聊几句,换个层面而言,也多亏了他们,才让这平淡的隔离生活多了一些未知的趣味。
上海的确诊病例依旧保持在2万左右,原本对于五月还能出去转转的期待也逐渐释怀,相信这波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也打乱了我们许多原有的计划吧。在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的同时,也的确让许多人清醒了一番。朋友问我是否期盼着解封的日子,但我却已经很久没有去考虑这件事了。工作日的时候安心工作,休息日收拾房间和在飘窗上晒晒太阳看看书的日子也蛮平静而美好的。
如果生活残忍,就咬牙前行,并记录
上大学之后,在每年生日我都会给自己一句格言,也是期待自己在未来的时间里可以努力达到该目标。现在再回过头去看的时候,就也很容易看出被生活折磨了不少呢。
18年说的是“愿你生来笨拙,学不会伪装,只得爱憎分明,一生坦诚”。在后续时间里,也的确在努力做到这一点,非要用一个词去形容的话,那就是猖狂
。把爱憎分明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喜欢的人,总会给予100%的爱意,对于不喜欢的人,连一字一句也不愿多交谈。十分笨拙,对于一些鄙夷的人情世故,也刻意当作不知道一般,不去担心后果,肆意以迟钝的状态去应对,也不再会去刻意伪装,有什么想法大多都会提出来。
19年说的是“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彼时多少有些莽撞执拗,说这话的时候,刚好经历着心理的一次巨大转变初期,对于当时选择的路也多少有些冲动,一心以为,无论有多么困难,自己都能承受得住。现在回头看,这条格言做得并非十分满意,纵然对于许多事情,已经做到了很好的约束自己,但当体验过未曾体验过的经历后,亦未能保持绝对的清醒,没有很好地克制自己。
20年说的是“承蒙时光不弃,此生尽兴,慎独克己,不动声色,赤诚善良”。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地爆发,随即也发生了许多让自己倍感震撼与无奈的事情,对于生活,已然没了起初的猖狂,因此希望在未来的时间,可以感激与珍惜身边的一切。在小心翼翼地同时,也熟知有生活中许多事情得做到不动声色才能完美应对。此外,不管遭遇到多么难以理解与忍受的事情,也仍旧希望自己可以保持一份赤诚之心,对身边的人保持善良。
21年是特殊的一年,从学生转向社会必然抱有许多幻想,因此仍旧对自己有些许期待“承蒙时光不弃,新的一岁,祝我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依旧是希望自己对生活抱有感激之情,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足,毕竟知足常乐,对于自己认准的事物,也要保持足够的坚定才行。一直觉得,成熟的最终归属应当是温柔,因此理所应当的希望自己可以温柔待人。而上进则是工作以后,必须长久坚守的特质。
了解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这段时间与不同的朋友讨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大家似乎都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好。大家总能有得抱怨的,工作,家庭,学习,人际等等。
想到前段时间和一个国外友人在聊天时,对方谈论到一个观点,“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到这个残酷的世界就是很自私的行为,因此他们有义务去照顾培养孩子。孩子又未曾说过想要来到这个残酷的世界,是因为父母的自私,所以孩子不应该去照顾他们。”我从未听过这种观点,我也并没有去反驳。因为我不知道她在她们国家正在遭受着怎样的待遇,而且这个世界很残酷的确就是事实。但可以看出,她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已经非常深刻了。
几天前和朋友也聊到了相关话题,她不满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世界与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且告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的确很有道理,对我而言,我目前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从小就被各种人告知“考上大学就轻松啦”,结果上了大学后发现真相后的惊恐与慌乱是最为真实且刻骨铭心的。
对现阶段的我而言,这个世界的确很残酷,与我们从小学课本里学到的并不一样。但让我难受的,是课本里一些大家公认熟知,且知道会教给我们的“良好品质”,他们并不遵守。比如,大家都认为劳动最光荣,但是大人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整天劳动的人,我看到一个教授妈妈教育孩子,说她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只好扫大街。所以这些体力劳动者,每天劳动强度最大的人,其实是这个社会没人想成为的人,可是不是说好了,劳动最光荣吗?再比如诚信,从小就被教导不要撒谎,但长大后发现社会遍地是谎言。而最为讥讽的事情是,倘若我执意坚持这些“良好品质”时,还会被称之为虚伪,是那种世界观还没成型,只是单纯拿着条条框框去丈量世界的人的虚伪。
后来,我习惯性的不再去对事物固执地持有一个固定的观点,也会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一件事情,这样的话,即使表面看似很冲突矛盾的观点,实则也是可以共存的。而对于许多事物,我深知以我现在的视角并非看到的就是全貌:小时候,爸爸妈妈都教我大象是个四条腿一个长鼻子的巨型动物。长大后,我亲手摸到大象的时候,发现它就是个柱子。在狭隘的视野下观察世界,并且把它认定为世界的真实的样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在犯这个错,一方面说是理智,在另一方面也可归属于自欺欺人的行列了,对于我而言,也许得等到我走过半生,可以一只脚从容不迫的迈入棺材的时候,才可以说“啊,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
我有点疲倦了,但我总还要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上,做出神仙一样的事
前几天跟朋友说了我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大家大多对生活都不太满意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与Ta期盼的有些不一样,在某些方面,Ta是少数群体,而Ta却在许多时候却不得不去为了顺应多数群体而做出妥协。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对大家的行为就能理解很多了,对大家在各自领地中做出的抗争也会表示钦佩。
之前的我,也算是一个年少轻狂的莽撞少年了。QQ的昵称一直都是“余生少年”,我眼中的少年啊,是青涩稚气却懂得光芒内敛,经历苦楚却是只字不提,谈笑之间皆不忘初心,一辈子都学不会的圆滑世故,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礼貌风度的少年。而从之前几人的家,到越来越大的城市,也慢慢认知到有许多事情并非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纵然再幻想自己不愿平凡,但不可否认自己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因为没见过高山,所以不知天高海阔,也没见过深渊,不知道黑暗恐惧。有朝一日奋力上进到接触不同阶层的人,才猛然发现,因为生活的简单,见识比谁都少。也不是没有勾心斗角,也不是没有算计攀比,但都过得中不溜儿,所以连心眼都没发育太大。
兴许是如此,我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越来越擅长但又很烦闷了。擅长的是,由于接触到不同的人,我对于大家默认的一些“社交潜规则”逐渐熟知,对大部分人用学到的知识就足以应对。而烦闷的则是,我并不喜欢一些“潜规则”,却不得不去遵守。
比如现在的我再也不敢把一个人放在生命里了,因为真的无法预期这个很在意的人什么时候会先离开。在以往的人际交往中,我发觉失去联系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你还在这边计划你们的美好未来,其实他已经在那头收拾准备离开。在他转身告别的时候,你甚至来不及问究竟是为什么,或者在那种特定的场景下,你虽然真的很想知道,但是你却问不出口。那个时候连挽留都显得苍白唐突,就像是小孩子问你为什么不理我了,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而成年人都是默契地互相疏远,心照不宣地不再联络,纵然可能只是因为一个误会。
之前我还坚信:我肯定可以找到一个跟我一样什么都能直接说出来的人的,即使是决定要离开也会是很郑重地告知对方‘我要离开了’。就如同派大星一般,对海绵宝宝严肃地说出那句‘我们应该分道扬镳了’。嗯,其实我知道很孩子气,但我只是希望任何一段感情都可以有仪式感的开始与结束。但我现在不会抱期待了。
对现在的我而言,不好争斗的我处理事情往往会很简单粗暴。遇到自己与大环境冲突时,会去尝试调整大环境,但当认知到是一己之力亦或是是远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的时候,便会选择改变自己来适应大环境了。
去吹吹风吧,能清醒的话,感冒也没关系
我其实很讨厌别人说“时间会抚平一切的”。
老实说,我并不是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之间的事情。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而对方的一些言行对当时的我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后来,我发现大家似乎都会在这方面遇到自己的问题,对方刻意或者无意的冷暴力,或是忽视都给身边人留下了极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每到这时候,总有人说“时间会抚平一切的”,亦或是“你怎么这么脆弱”,我就会想冲上去骂他一顿。
是的,诸多伤害,很多年过去后,再回头看,自然会觉得不算什么,但对于少年的我们来说,是不可承受的,所以当时间抹平伤疤后,仍会记得疼痛,久而久之,会慢慢积郁成内心深处的阴暗面,一触碰便会被仇恨所吞噬。这时,面对这种年少时的心理阴影,直面只会恶化,回避才是治愈。
我并非在宣扬所有的心理阴影都应当以回避的方式进行治愈,有些心理阴影是没办法彻底回避的。这时如果直面起来并没有那么痛苦的话,兴许直面才是最好的治愈方式。“高压之下才会有非凡的成效”,真的是对这种言论深恶痛绝啊。我是真的不喜欢那些未经他人事便随意评头论足的人,也会对一些固然用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去强迫对方的人表示愤慨,因为这种事应当是由当事人结合自身情况而自己决定的。
在应对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事情想不通,但我们要想得开,让该过去的过去,走错了方向,就停下来,掉头往回走,都是前进。
这文笔,可以出书了